健康管理師教材之臨床基礎知識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4-11-07
健康管理師教材之臨床基礎知識
(1)人體的基本結構:細胞間質+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2)人體的系統包括: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運動系統等。其中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對全身各系統起控制和協調作用,保證人體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有機生命體。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一方面,免疫系統和其他系統、器官一樣,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和影響;另一方面,它又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起調節作用,并為它們的正常發揮提供安全保障。它與神經、內分泌系統一起構成人體的“三位一體”防御系統,而它們的功能又受精神心理狀況的影響。
(3)基礎代謝是人體處在清醒、安靜、不受外界因素干擾的狀態時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代謝,在20~30°C的環境中最穩定。通常男子的基礎代謝比女性高;年齡越小,基礎代謝率越低。
(4)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病因的損害性作用下,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5)醫生臨床判斷的基本程序一般遵循模型辨認的模式。
(6)正確就醫的方法:選擇合理的就醫路線、與醫生建立伙伴關系、就醫的準備工作充分;與醫生共同決定健康和醫療檢查方案;與醫生共同決定藥物治療方案如何;與醫生共同決定是否手術治療。
(7)與醫生建立伙伴關系應遵循如下原則: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平時注意自我保健;看醫生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每次看醫生時做一個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每次看醫生時做一個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平時盡可能多學習有關健康知識。
德誠教育竭誠為您的職業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