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17年工作的保潔員只為給河道保持通暢
堅持17年工作的保潔員只為給河道保持通暢
48歲的保潔人員王大好每天早上7 點,便會從單位出發(fā)到宿州市環(huán)城河,需要步行十多分鐘。這十多分鐘的路程,是王大好一天中特別美好的時光,“太陽很漂亮,不用干活。”到了河邊,接下來的8個小時,就是無休的工作,但是這對他來說,習以為常。這份勞動量大、收入又低的工作,全宿州市只有他一直堅持了17 年。
用“網”撈淤泥保證河道暢通
王大好每日工作開始的時間都比普通上班族要早一些,“早上有點鳳涼快一點,早一點打撈完,中午就可以早一點去吃飯。”不過,昨天中午,王大好基本也沒閑著,只為了5 元的加班費。
中午王大好匆匆扒上幾口飯,繼續(xù)回到船上。原來,隨著時間氣溫的增加,河道里的淤泥也開始一陣陣地向上泛涌,原本水位就在水位很低的環(huán)城河,在這種時候基本無法讓船滑行,必須將淤泥清除才行。由于沒有設備,王大好只好用網眼較密一些的漏網“網”泥,每次很用力地撈上一把,一次一次,淤泥就這樣被“網”了上來。
每天撈上來的垃圾就有兩大車
其實,淤泥王大好每天工作的核心內容并不是淤泥,占據他最多時間的,是河面、路面、橋頭以及岸邊的垃圾。
塑料袋、飲料瓶、樹葉、水草、廢紙、生活垃圾……每天光這些,便能撈上兩小車。在宿州環(huán)城河,撈垃圾并不容易。由于水位低,打撈員必須知道如何“下竹竿”劃船,就是要在劃船過程中,借助竹竿的力量,將船撐高一些,否則很容易有危險。王大好必須一手用力撐竹竿,另一只手去打撈垃圾。由于船的容量有限,光是上午,王大好便要靠岸兩三次,卸下垃圾,然后繼續(xù)上船,向更深處劃去。
一做就是17年來他幾乎沒有休息過
“這份工作,是沒有雙休的。”宿州市園林管理處河道管理所所長陳建生告訴記者,在他印象中,王大好基本都沒有休息過。據王大好自己回憶,這幾年來唯一一次休息,是女兒出嫁時,“那天請了一天假”。不過,當天晚上,他還是回到了單位。
在陳建生眼里,王大好是個奇人,“沒人能堅持這么久”。由于沒有編制,王大好已經做了17 年的“臨時工”。“有的人干幾個月就辭職了,最多的也就幾年。”從王大好開始在這個崗位工作,至今已經換了4任領導,唯一沒變動的,就是王大好。王大好說“干了這么多年,已經習慣了,以后還會繼續(xù)干下去。”。
德誠教育為各界人士搜集了保潔員最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