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老護理員人數落后于其它國家
我國養老護理員人數落后于其它國家
我國老百姓的幸福觀是老有所養,老齡化的社會接踵而來,老人急需專業的日常護理和醫療護理越來越多。國家衛生、全國人大代表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馬旭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養老護理服務最關鍵的是專業護理隊伍的建設。中國城市的護理員需求達到1000萬人,而在所有養老機構中的人員只有22萬左右,符合資格的護理人員只有2萬人左右。如何才能有效彌補養老護理行業的缺口,就成為現在最突出問題。
養老護理員缺口巨大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百分比已達9.1%;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達到1899萬,并以年均10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達到3200萬。聯合國預測,中國在2040年將逼近日本2011年的水平,老齡化百分比將超過21.8%,成為名副其實的“老人大國”。
管理和培訓都沒跟上
第一方面是在我國嚴重供應不足的養老護理員數量,第二方面就是現有養老護理的團隊還存在諸多問題,這是讓我國的養老護理現狀變的更為復雜。
中華醫學會專家說,養老護理員實際上是有非常專業化的職業,在發達國家,照護老年人群的專業人員就是養老護理員,那里從事養老人群照護的人員分為三個層次:最高是專職護士,中間是專業護理員,最低層次是保姆。
我國2002年發布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中,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等級分為技師(提供技術護理、培訓指導和護理管理)、高級(具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和培訓指導技能)、中級(具備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技能)、初級(具備生活照料、基本護理技能)四個等級,并對考試條件、鑒定方式、培訓時間及內容等做出了具體規定。
近十多年的發展中,養老護理員隊伍發展并沒有真正壯大起來。培訓與考核混亂,持證上崗率低、素質普遍不高、人員流失嚴重、養老護理員隊伍缺乏管理等,嚴重制約了養老護理員隊伍的發展。
激勵發展由國家牽頭
當前我國養老護理行業需求旺盛,但護理行業壓力大,老人的養老護理遠不足以像歐美國家一樣形成產業規模鏈。要完成這項數百萬人的巨大培訓與管理工程,需要全社會與政府的共同努力。
專家表示,養老護理員應具備專業護理技能,首先,需要經過醫學護理專業的正規培訓。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快修訂并大力推廣職業標準,并由國家組織老年護理專家編寫統一的《中國養老護理員培訓教材》,結合現實增加內容,使培訓走向科學化和規范化。
其次,中華醫學會專家建議,應建立以國家級醫學院校為中心的“1+X”培訓模式。養老護理員不同于家政保姆,其服務對象是半失能與失能的老人,是醫學專業性較強的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等。因此,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應當采取以國家醫學院校為中心,其他培訓機構為輔助的“1+X”培訓模式,多退走的模式。
此外,政府要增加資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政府應該投資扶持設立 “養老護理員專項基金”和“老年護理保險制度”,部分緩解地方政府與家庭養老照護費用的負擔。
德誠教育為各界人士搜集了養老護理員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