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技能-非言語行為之聲音特質
心理咨詢師技能-非言語行為之聲音特質
咨詢師和求助者雙方的聲音亦是交流信息的重要窗口。聲音伴隨言語產生,有第二言語的功能,它對言語起著加強或削弱的作用。如果聲音所傳達的信息與言語所表達的信息一致,則肯定、加強言語所傳遞的意思,反之則是削弱、否定的作用。因此,言不由衷的講話,既可能被身體語言所暴露,也可能被聲音所揭穿。當求助者敘述某一件痛苦、憂愁的事情時,咨詢師說:“我理解你的痛苦,我愿意為你分擔。”然而,語氣卻是冷冷的、隨便的、打發人似的。雖然語言表達的是關懷,而聲音卻是淡漠的,求助者可能更相信聲音的含義而不是語言,因為語言比聲音更容易作假。

聲音通常包括音質、音量、音調和言語速度。人們借助于聲音的輕重緩急自覺不自覺地表達自己錯綜復雜的思想和感情。
一般來說,音調的提高表明對所談內容的強調,也表明某種情緒,如激動、興奮,這可以是憤怒也可以是驚喜。而音調降低也可以是一種強調,以引起聽者注意,也可以表示一種懷疑、回避,或者是因為涉及到敏感、痛苦、傷心的事情。聲音強度增大,亦常表明一種強調,一種激動的情緒,而聲音強度減輕,則可能表示一種失望、不快或軟弱、心虛。節奏加快表明緊張和激動,節奏變慢則有可能是因為冷漠、沮喪,或正在思考是不是要表述,如何表述。
一個人的個性可以透過聲音外露出來。急性還是慢性、自信還是自卑、坦率還是躲閃,都能在聲音上流露出來。求助者敘述、談論自己和他人的語氣,尤其是咨詢過程中,聲音的突然變化,都能給咨詢師提供不少有用的信息。
咨詢師不僅要善于判別求助者聲音變化所表達的含義,還要善于運用聲音的效果加強自己所表述內容的意義及情感。例如,作解釋、指導、概述時,應盡量保持平和的語氣,語速中等,給求助者穩重、自信、可靠的感覺。情感反應和情感表達時,應有與內容相吻合的情感。咨詢師的語速太快太慢,聲音太重太輕,音調太高太低,都是不妥當的。

此外,咨詢師要善于利用聲音停頓的效果。這種停頓有時是一種強調,以引起求助者的重視;有時是一種詢問,以觀察求助者的反應;有時則是為了給求助者提供一個思考的機會。以上這幾種停頓都是為了更好地達到雙方之間的溝通,促進求助者更主動地參與會談。而有時這種停頓則是咨詢師想更清楚、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或者是思維受到了干擾。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