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技能-識別和處理沉默現象
心理咨詢師技能-識別和處理沉默現象
沉默是指當需要求助者進行自我探索而回答問題時,求助者出現了停止回答與探索的現象,阻礙了咨詢的順利進行。
在咨詢過程中,有時求助者會出現沉默。沉默就是在求助者進行探索、表達時的停止。咨詢師要善于分析沉默的原因,從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有時,沉默的感覺來自于咨詢師。故咨詢師首先要判斷沉默真的存在嗎?還是咨詢師的主觀感覺?有時由于求助者對咨詢師有一種壓迫感,這種壓迫感可能來自于其形象(如體型、容貌、服飾、地位等),也可能來自于求助者的問題(如咨詢師感到問題比較復雜,過于棘手,或者耗時較長,或引不起咨詢師的興趣等),或者此時咨詢師本身存在著不安、急躁、沉悶、壓抑感等情緒。如果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夸大沉默,并變得特別敏感。
(1)懷疑型
由于求助者還不完全信任咨詢師,因而不把某些信息說出來或尚在猶豫之中,他們往往會表現出不安的神情,用疑慮、探索的眼光打量咨詢師。
有些求助者因為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什么是咨詢師希望知道的,什么是重要的敘述內容;有時則是求助者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問題,故無法表達或表達不清;也有可能是想表達的東西很多,卻不知從何說起;有時是咨詢師的提問失誤“請你告訴我關于你內心沖突的心理機制是什么?”求助者因茫然陷入沉默狀態。這時,求助者的目光常常是游移不定的,含有詢問的色彩。
由求助者的氣憤、恐懼或羞愧等情緒所致,就像求助者害怕出現某種情況。例如當談論自己不愿談及的話題時,沉默表達了這樣一種信息:“我不愿涉及這個話題”、“我不想呆在這兒了”。也可能是求助者由于談到或回想起自己過去做錯的事而非常羞愧,從而用沉默來躲避。這時他可能會回避與咨詢師的眼光接觸,低著頭或手腳不停地亂動。當求助者對咨詢師感到氣憤時,也可能用沉默來傳達信息,同時,還可能對咨詢師瞪眼、氣呼呼地看著周圍。
此時求助者正在反復體會咨詢師說的話,并且似乎有所領悟;或正在回憶某一件對咨詢有重要意義的往事;或正在體驗某種情緒、情感。這類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正處于一種積極的自我探索之中。在外顯動作上,求助者可能會睜大眼睛,使勁地想;也可能瞇起眼睛,自言自語。這類沉默的標志性行為是凝視空間的某一點。
這種沉默源于求助者比較內向、不善言談的個性原因。沉默是他與人交往的經常性方式,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環境和人面前更是如此。這樣的求助者容易表現出沉默,即使有話也是三言兩語,即使在來前已經反復考慮過應該怎么講,可一到詢問室,很可能就什么都講不出來了,會顯得欲言又止,頗為不安。
求助者本人不愿意或不想接受咨詢,沒有咨詢動機,不想進行咨詢,用沉默表達對咨詢的反抗態度。表現出懷疑、無所謂、隨心所欲、很不耐煩,甚至是氣憤、敵意等。
沉默的出現,將使咨詢暫時無法進行,還會導致氣氛緊張、壓抑或尷尬,阻礙咨詢的進行。對此,咨詢師應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主動、有效的措施。咨詢師在沉默出現時,要保持鎮靜,咨詢師的急躁不安會加強求助者沉默時的緊張,有時甚至產生對立的氣氛,同時亦會降低咨詢師在求助者心目中的形象。反過來,給求助者一種不慌不亂、沉著冷靜的印象,則會給求助者一種可信、充滿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