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習慣,會讓你成為一個更真誠的人
心理咨詢師--這七個習慣,會讓你成為一個更真誠的人
我們往往會重視真誠的人,又會低估那些我們視為“虛偽”的人。這是為什么呢?畢竟,虛偽的動機是讓自己顯得比較吸引人或者讓人印象深刻。那么,那些重視我們的看法的人,相比較于那些不顧我們的想法而做其所愿的人,不是應該讓我們覺得更吸引人嗎?
其實真的不應該,有三個基本的原因。第一,我們會相信真誠的人,多過虛偽的人,因為我們相信,那些忠于自己的人,往往也會對我們更真誠。第二,我們通常會將真誠和一些會吸引人的特性(如性格堅強、或情緒回彈力強)聯在一起。這也應該如此,因為要忠于自己,就必須自信、堅韌、甚至勇敢。第三,我們會被獨特性和個性所吸引。真誠的人通常會強烈地擁有這些特性。
自我改進和自我發現的許多旅程,常會需要嘗試過著更真實的生活。采用以下七個習慣,會讓你成為一個更真誠的人。但是,取得平衡很重要。在任何一點上矯枉過正,可能弊多于利,因此,將這些習慣付諸行動時,要為自己設下中肯的目標,不要太過偏激。
1. 真誠的人會有話直說。
這個習慣其實有兩個步驟。真誠的人會花時間弄清楚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第一個步驟),而且會毫不避諱地和別人分享自己琢磨已久的看法(第二個步驟)。他們分享看法的方式也很重要。真誠的人對于表達他們的想法感到自在,不期望說服他人,也覺得沒必要說服他人。有一件事,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真正的看法和觀點,那就是:
2. 真誠的人會回應內心的期望,而不是外在的期望。
真誠的人會花時間思考、探索他們的信念、理想、標準和期望,因為他們依靠這些問題的答案,以在生命中取得方向與目的。當然,認明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未必容易,因為它極有可能和家人、社群、文化的信念和標準發生沖突。的確,真誠常與勇氣掛鉤,因為你之后就很可能做出這樣的事:
3. 真誠的人會為自己開辟道路。
真誠不是你心里想著什么,或者口中說了什么,而是你做出了什么,在世界上是怎樣的人。被一個內在的指南針引領,意味著不需要跟著別人所走的傳統、典型的路線。因此,真誠的人時常尋找,并且發現他們獨有的途徑,以追求他們的抱負與目標,而且會因此而開辟新的道路。開辟一條未試探過的新道路的風險是,你的努力不完全會成功。但是:
4. 真誠的人不會被失敗威脅。
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會選擇傳統的道路,是因為這些已經被“試探”過,而且“比較安全”,因此比較容易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選擇人群罕至(或不至)的路充滿風險,又可能以失敗收場。盡管如此,真誠的人還是如此行,因為他們不會被失敗威脅。事實上,他們視失敗為他們的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學習的源泉、以及會讓他們成長的一次豐富的經驗。他們因為視失敗為教育性而非威脅,所以:
5. 真誠的人可以承認他們的錯誤。
要忠于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你必須對于自己的想法、信念及行為,和自己誠實以對。這也意味著要面對自己的好,以及自己的壞。因此,真誠的人往往會認出他們的錯誤與缺點,并且會接受它們,從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確,他們一般上承認自己的錯誤與失敗的能力,也擴大到自身之外,因此:
6. 真誠的人不批判別人。
對于自己的過錯而誠實,以及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個性與差別,使真誠的人比較不易批判別人,也比較會接受周圍的人。他們對人的復雜性的基本假設,以及他們不愿對別人有偏見或存有先入為主的期望,讓他們有了更純凈的角度,也往往會讓他們的人際互動和關系更直接、更真實。以上所有的習慣源自于真誠的人的一個主要的心理特性:
7. 真誠的人有堅固的自尊心。
堅固的自尊心,意思是自尊心很穩定,不會太高(例如,自尊心很強,卻又很脆弱的自戀者),也不會太低。因此,真誠的人能夠忍受并接受失敗與批評,能承認他們的錯,也會因為自己不受不完美的威脅而接受別人。的確,有了堅固的自尊心,意味著你能夠接受消極和積極的反饋,也能承認一些需要面對或改進的個性上的問題,又不會貶低整體的自我價值感。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