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工匠精神,鑄廈門“三師共管”偉業,健康管理師發揮四兩拔千斤的重要作用
先來看看,近三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工匠精神”是如何表述的吧。
2018年:
“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2017年: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2016年: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近年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技術規程(2018年版)》(以下簡稱2018年版《規程》),與2012年版《規程》相比,與發生了變化。
2012年版《規程》和2018年版《規程》對比表格
| 名稱 | 2012年版《規程》 | 2018年版《規程》 | 結果 |
| 重點 | 申請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人員必須具備培訓經歷的條件 | 落實“考培分離”“鑒培分離” | 斬斷利益鏈條,避免強制培訓之嫌。支持技能人才成長。 |
| 職業技能鑒定申報條件 | 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年限 | 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年限 | 打破(職業)資歷、工作年限等制約,促進人才特別是技能人才合理流動、有效配置,暢通勞動者職業生涯通道。突出安全生產。在職業標準中標注涉及安全生產或操作的關鍵技能要求,關鍵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則技能考核成績為不合格。 |
| 增加部分 |
|
增加了示例、編排格式、出版格式要求等內容,細化了標準編制程序,對部分文字、術語等也進行了優化和調整。 |
|
從人社部獲悉,2018年版《規程》強調工匠精神和敬業精神,將工匠精神和敬業精神內涵融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作為職業道德要求的重要內容。
2018年版《規程》的頒布,對于建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體系,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滿足職業教育培訓、人才技能鑒定評價和人力資源管理需要,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和從業人員素質提高等,都將會發揮積極重要作用。
廈門“三師共管”
國家衛生計生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北京協和公共衛生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部門和專家呈現出多份調研報告,而政府派和市場派很難得地給出一致性結論:
“廈門市在推行分級診療改革中大膽創新,通過實施‘三師共管’的慢性病防控新模式,在有效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效建立分級診療體系、有效提高慢性病防控效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廈門分級診療改革以慢性病管理作為突破口,是短期內形成部分患者分級診療的最佳路徑之一,經驗值得在全國推廣。”
“廈門市分級診療改革探索出的‘慢性病先行,三師共管’模式為緩解我國公立醫院戰時狀態、推動分級診療常態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為下一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仿佛一瞬間,廈門經驗橫空出世。而事實上,從2012年至今,廈門在這條路上已經有了3年的探索和積累。從最初的慢性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到后來的專科醫生與全科醫生“結對子”,再到創建“糖友網”形成“三師共管”的相對成熟模式,其間經歷了迷惘、調整,最后竟與國家推動的分級診療高度契合。
“三師共管”怎么產生的
2013年,廈門市提出建立由主治醫生以上專科醫生組成的市級糖尿病、高血壓專業專科醫生庫,醫院專科醫生和所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雙向選擇并結成對子,共同為慢性病患者提供診治與照護。專科醫生負責確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將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轉診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根據專科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定期隨訪、觀察,幫助患者完善生活方式,并及時將控制不良的患者轉入上級醫院實施規范化治療。
在結對子的基礎上,廈門市創造性地提出“1+1+X”的管理模式。洪豐穎介紹,兩個“1”,一個指大醫院的專科醫生,另一個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X”是變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是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或公衛人員,他們負責患者的管理和干預。但這種模式也有一定弊端。“‘1+1+X’并不是一個緊密的聯合體,兩個‘1’都是動的,患者是不動的,患者每次看病會面對不一樣的醫生。由于不是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服務,患者還是會直接去找大醫院的專科醫生。”洪豐穎說,“但整個架構理念是非常好的,在此基礎上,2014年廈門建立了患者與之一對一的模式,這就是‘三師共管’”。
“X”變身健康管理師
2013年,楊叔禹帶隊到各地調研慢性病管理經驗,臺灣衛教師的概念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在深入了解衛教師的崗位、職責、服務項目、服務對象和收費情況后,楊叔禹確立了兩個重點工作目標:把高血壓、糖尿病管理做起來,讓臺灣經驗在廈門落地。
在最初的“1+1+X”模式中,“X”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或公衛人員,在職責定位上,并沒有清晰的界定,當時人社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全國尋找試點城市聯合培養健康管理師。廈門抓住這個機會,成為試點城市之一,首批完成系統培訓的人員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0%的比例通過考試,獲得國家健康管理師的執業資格。同時,借助臺灣衛教師概念的靈感,健康管理師正式成為廈門市慢性病管理隊伍中的一員。
從此,“X”變身健康管理師,“1+1+X”也完成了短暫的歷史使命,被專科醫生、全科醫生和健康管理師組成的“三師共管”取代。
看看“三師共管”如何發揮工匠精神
所謂三師是指大醫院的專科醫師,基層醫院的全科醫師以及經過培訓的健康管理師,他們分工合作,專科醫師負責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確定,定期到基層醫院帶教和指導工作;全科醫師負責執行治療方案和日常監測及雙向轉診;健康管理師則負責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各負其責,這樣病人就可以得到及時指導和治療,有問題也能及時得到處理,效果自然就好。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特點就是病程長,多數是終身性疾病,飲食生活方式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影響,治療藥物的選擇及治療方法因人而異,既要考慮療效,也要照顧病人的個人意愿以及病人對藥物的反應,因為同樣的藥不同病人反應不一樣,副作用也不一樣,服藥的時間、劑量以及不同藥物的聯合使用也與療效和不良反應有關。這就需要醫生有經驗,能夠及時了解病人的治療反應和效果,指導病人的飲食生活方式和自我監測等,這些工作由三師共同完成比任何一師都要好,專科醫師有經驗,但沒有那么多時間接觸病人;全科醫師經常接觸病人,但沒有那么多經驗也沒有時間教育和指導病人的飲食生活方式及監測等。
通過三師聯動,專科醫師及時給病人確定診斷治療方案,全科醫師執行治療方案,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反饋給專科醫師,是否需要調整方案及如何調整方案由專科醫師決定,如果病情加重則由全科醫師決定再轉大醫院專科處理。健康管理師則把相關疾病的預防治療和監測手段教給病人,監測結果及時回饋給全科醫師,全科醫師沒有把握再由專科醫師處理,這樣病人就可以得到及時有效和專業治療,效果自然好。
超車一定在彎道,直線超車幾乎不可能。所以歷史機遇極為重要。有志報考健康管理師的學員,趕緊追上人才紅利的步伐吧!
往期精彩回顧
上新 | 國務院力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你準備報考健康管理師了嗎?
上新 | 月薪過萬的健康管理師自敘:讓將來的你,感謝現在拼命的你
上新 | 健康管理師教學研討會圓滿落幕
上新 | 家庭醫生在線、城市特搜直擊報道首屆省健康管理師職業技能大賽
上新 | 揭開寶藏生殖健康咨詢師的神秘面紗
想了解更多健康管理師的內容,歡迎咨詢德誠教育(www.lvdonggx.com) ——專注于健康管理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培訓、保健按摩師培訓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