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教材:資料判斷與資料分類整理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4-11-07
心理咨詢師教材:資料判斷與資料分類整理
(一)判斷資料來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說明
資料來源是指報告臨床情況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親友或轉診的中介人。由于親友和中介人的專業知識、職業特點,使他們對問題的客觀性質不能按專業要求評價,所以,心理咨詢師應當去偽存真地審視這類資料。而在整理資料時,來自親友和中介人的資料,應首先判斷其真實程度并給以附加說明后,方可使用。
中介人若是心理心理咨詢師,其提供的某些資料,很可能包括一些初步診斷性的結論,對這些結論性資料也應進一步核實,然后,在整理資料時,才能被視為可用資料。

(二)按資料的性質進行分類整理
在收集臨床資料時,各類資料可能是互相交錯的,如環境條件、個人情緒、表現、個人的看法,等等,可能是混雜在一起的。面對相互交錯和混雜的資料,往往給思考、判斷帶來不便,所以,應按資料性質再加以整理,這樣,可能使心理咨詢師更容易判斷不同資料之間的縱向、橫向以及邏輯關系。

為工作方便,可按下表進行分類整理。利用此表了解各種資料之間的縱向關系。
不同性質臨床資料的時間順序分類:
事件發生 事件性質
時間順序 環境生活事件 認知 情緒 行為
年月 日
德誠教育竭誠為您的職業教育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