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教材:攝入會談式常用的背景資料采集法
心理咨詢師教材:攝入會談式常用的背景資料采集法
在臨床操作中,對客觀背景材料的采集,人們經常選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個提綱:
(1)人口學資料: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點、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2)求助的原因和對咨詢服務的期望。
(3)現在及近期的狀況:居住條件、活動場所、日常活動內容、近幾個月以來生活發生變動的種類和次數、最近的變化。
(4)對家庭的看法:對家人的看法,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5)早年回憶:對能記清的最早發生的事情以及周圍情節的回憶。
(6)出生和成長:包括會走路和會說話的時間。與其他多數兒童相比較曾出現過什么問題、對早期經驗的態度。

(7)健康及身體狀況:包括兒童時期以來發生的疾病和傷殘、近期服用的醫生指定的藥或非醫生指定的藥、吸煙與飲酒的情況、與他人比較身體狀況、飲食與鍛煉的習慣。
(8)教育及培訓:感興趣科目以及成績、校外學習情況、感到困難的科目、值得自己驕傲的科目、其他文化上的問題。
(9)工作記錄:對工作的態度,是否改變過職業,理由如何。
(10)娛樂(包括感興趣和使你愉快的事):如工作、閱讀等,自我描述是否準確。
(11)性欲的發展:第一次意識到性問題、各種性活動、對自己近期性生活的看法。
(12)婚姻及家庭資料:家庭重要事件與發生原因、家庭現狀與過去的比較、道德和文化因素。
(13)社會基礎:社交網及興趣所在,交談次數最多的人,能給以各種幫助的人,互相影響的程度、對他們的責任感以及參加集體活動的興趣。

(14)自我描述:包括長處或優點、短處或弱點、想象力、創造性、價值觀、理想。
(15)生活的轉折點和選擇:生活中曾有過什么變化和作出的最重要的決定。
(16)對未來的看法:愿意看到明年發生什么事情,在五年至十年里希望發生什么事情,這些事情發生的必要條件是什么,對時間的現實感,抓重點的能力。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采集這樣的資料,很大程度上依賴求助者的回憶,而他們的回憶過程可能組織得較亂,花的時間也較長,要有耐心才能完成提綱中的項目。對于兒童以及不善于交談的人,對上述提綱中的內容可做適當調整。對于精神不太正常的人,應適當會見其家屬以補充上述提綱中的內容。所以,根據需要,攝人性會談可能需要進行多次。

德誠教育竭誠為您的職業教育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