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協教材-勞動保障主要指標的概念(續)
勞協教材-勞動保障主要指標的概念(續)
1.勞動力市場狀況。包括勞動力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勞動力市場的基本供求狀況。
(1)了解現實的勞動力市場狀況,是開展集體協商的重要前提。
(2)就業與失業狀況。就業狀況對集體協商工作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協商企業所在地區、行業的就業情況,對該企業協商中各方的許多具體要求都會產生相應的影響。當相關地區、相關行業甚至相關崗位出現勞動力供不應求狀況時,工資要求就可能提高;相反,當勞動力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時,競爭加劇,工資增長就比較困難。

2.勞動報酬狀況。勞動報酬、工資分配本身就是集體協商的一個核心內容,因此,勞動報酬方面的指標 數據對于集體協商工作至關重要。
(1)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
(2)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指導制度。是企業工資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最低工資制度。是集體協商工資過程中必須掌握的、非常重要的指標。而且用人單位的最低工資標準只 能高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4)工資指導線制度。工資指導線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①基期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②本年度宏觀經濟形勢預測。③本年度工資增長建議。其中包括:年度工資增長指導方針;年度工資增長指導標準;④實現工資指導線的相關措施:包括限制勞動力供給,有效利用現有的勞動力資源;發展生產,增加企業勞動力需求;提高員工素質和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穩定物價;調整工資結構,體現激勵機制;鼓勵工資儲備,保持實際工資水平穩定;采取相關的稅收措施等。
(5)勞動關系指標,主要涉及勞動爭議發生狀況和勞動爭議處理統計數據。
(6)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指標,包括失業、工傷、生育、醫療、養老保險的繳費、登記、管理等法規政策以 及各地的實踐。

更多關于勞動關系協調師的知識內容請咨詢德誠教育(www.lvdonggx.com) ——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勞動關系協調師培訓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