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教材-咨詢師在對求助者積極關注上應注意什么?(續)
1.避免盲目樂觀
咨詢師對求助者的基本態度應該是樂觀的,應該積極關注求助者。但有些咨詢師片面理解積極關注的含義,表現出對求助者的盲目樂觀,一位咨詢師對一位兩年都沒有考上理想大學而苦惱的求助者說:“我從你身上看到你愛學習,學習動機很強,很有毅力,這些都是你的長處,你有了這些資源,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咨詢師準確地看到了求助者積極、光明的一面,但對求助者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即考入某名牌大學可能過于樂觀了。因為求助者身上積極、光明的方面還不足以促使其實現這樣的理想,因為高考成績還受智力、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這樣盲目的樂觀可能使咨詢變成了一種形式的、教條化的反應,淡化了求助者的問題,同時也缺乏對求助者的共情。做好積極關注,咨詢師不應泛泛而談,而應針對求助者的實際問題,客觀地引導求助者認識、分析其現有的不足,同時幫助求助者深化認識,認識到其擁有的資源。

與盲目樂觀相反,有些咨詢師則是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咨詢師對一位與婆婆存在矛盾、婆媳關系緊張而雙方都不主動改善關系的求助者說,“你所面臨的困難確實很大,你的處境也不樂觀,這樣下去你會越來越糟糕的。”這句話可能確實反映了求助者問題的實質,也對求助者今后的處境做出了較為準確的判斷。但若整個咨詢過程中咨詢師不斷地表達這種態度,求助者可能就會越來越消極,她可能會更沮喪、困惑或絕望。咨詢的本質是給求助者以支持、鼓勵和幫助,促使求助者從困境中崛起,走出迷茫的泥潭,減輕或消除痛苦。因此,咨詢師應始終立足于給求助者以光明、希望與力量,這就是積極關注的實質。面對求助者的問題、失敗、缺點與不足等,咨詢師的反應不能是純自然的、純客觀的,應符合咨詢的原則,應對求助者負責,應促進咨詢有效地進行。

積極關注應建立在求助者客觀實際的基礎上,不能無中生有,否則求助者會覺得咨詢師是在用虛言安慰自己,是咨詢師無能的表現,這樣的積極關注可能會適得其反。例如一位身高只有一米六幾的男性求助者在談戀愛時因身高問題屢受挫折,咨詢師說:“沒事,身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是重點大學的博士,你有很好的工作,而且你善良、勤奮,一定會找到自己滿意的女朋友的。”咨詢師的確對求助者積極關注,看到了求助者身上的優點和長處,但會讓求助者感覺咨詢師回避事實,因為畢竟有很多女孩子很在意男孩子的身高,身高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咨詢師在積極關注時應該實事求是,不能回避或淡化求助者的失敗、缺點與不足等。

若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