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教材-如何與求助者商定咨詢目標
咨詢目標是咨詢師與求助者共同的目標,是雙方都要實現的目標,因此要由雙方商定。但雙方如何商定,先商定哪些目標,可參照以下思路: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問題
所謂求助者的“主要問題”,就是求助者最關心、最困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有些求助者在第一次會談開始時,就會說明最困擾的問題是什么。但有些求助者卻需要經過多次會談,慢慢摸索、探討,才能明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求助者因為認知能力的局限,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有些求助者雖然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可能不好意思開門見山地訴說自己的問題,例如“我有同性戀的傾向”,“我跟某某人發生了暖昧關系,不知道怎么辦”等。

有時求助者急于解決的問題不止一個,例如學習問題、焦慮問題、失眠問題,等等。咨詢師發現其中有一個問題是最重要的,即求助者學習興趣不大,沒有付出應該付出的努力,由此引起學習成績下降,并進而引起焦慮和失眠。那么,咨詢的目標就應集中在如何增強學習興趣上。
有時求助者的問題并無直接的內在聯系,比如,既有學習、焦慮問題,又有戀愛矛盾問題,還有擇業困擾等。咨詢師經過分析發現,求助者的問題彼此各自獨立。此時,咨詢目標的確立就要分輕重緩急。咨詢師可以與求助者商量:“你認為這些問題中,哪一個對你的影響最大?”“你認為這幾個問題中,你現在最想解決哪一個問題?”從中確定一個,一般不宜同時展開多個目標的咨詢。同時,咨詢師要通過對其中一個問題的分析,來促使求助者舉一反三,學會自己解決其他問題。
有時求助者的問題有主次難易之分。這就有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方法是先解決主要的,再解決次要的,這樣就可以提高咨詢效率,甚至解決了主要問題,次要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問題是一旦不成功或,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就容易影響求助者和咨詢師的信心。另一種方法是先解決次要的、容易的,再解決主要的、困難的。這樣做的好處是難度小,雙方容易見到咨詢效果,有助于提高求助者和咨詢師的信心和積極性,對初學咨詢者也是一種很好的鼓舞。
有時求助者提出的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可能與咨詢師考慮的有差距。這種差距有時是用詞的不同,本質上是一樣的;而有時則可能是求助者局限于現實問題,而咨詢師則是希望更深層的轉變;有時也可能是咨詢師未了解清楚具體情況或把握不準,致使目標偏離。這些都需要咨詢雙方共同交流,達成一致。

商定咨詢目標需要求助者與咨詢師的共同參與、共同配合。在商定咨詢目標時既要考慮到求助者的問題和需要,又要參考合適的咨詢理論。既要有具體的小目標,又要有立足于發展和完善的大目標。咨詢目標的商定有時會是個過程,會隨著咨詢的不斷深入而有所改變。
咨詢實踐中,可能咨詢師與求助者的目標不太一致,雖經雙方討論,但還是難以統一。在這種情況下,應以求助者的目標為主。這樣做的原因是,求助者還不能理解咨詢師提出的目標,或者是求助者更清楚自己的問題,而咨詢師還沒有發現。無論哪一種情況,咨詢師都不能要求求助者接受咨詢師的目標,否則求助者理解不了,接受不了,不配合,咨詢效果就大受影響。雙方最初在咨詢目標上出現差異是正常的,也是允許存在的,可以隨著咨詢的深入,雙方逐漸調整目標。

咨詢目標商定后,還沒完成商定目標的全過程,還需要整合。咨詢目標的整合是咨詢師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咨詢師應該把不同的咨詢目標視為從一般、普遍、宏觀、遠期的目標到特殊、具體、微觀、近期的目標這樣一個連續體,這樣就可以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實現這兩種有典型意義的目標統一,是咨詢目標整合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心理咨詢卓有成效的基礎之一。如果只確立一種目標,或咨詢目標沒有經過整合,那么就會使咨詢效果受到影響。從大目標著眼,從小目標著手,是辯證處理這兩種目標關系的準則。
所謂咨詢目標中的大目標即終極目標,是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實現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最終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明確咨詢的終極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實中,相當多的咨詢師不重視或者意識不到長遠目標、終極目標的重要性,往往局限于求助者明顯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只作表面處理。他們沒有探討求助者的問題是怎樣產生的、怎樣發展的、因何會如此、背后的機制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發生類似的問題等。這種以問題為取向的咨詢,往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若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