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技能-阻抗的表現形式之講話方式上的阻抗
心理咨詢師技能-阻抗的表現形式之講話方式上的阻抗
這種阻抗是通過求助者言語交流中不同的心理活動體現的。它的形式多樣,因人而異,其中常見的有心理外歸因、健忘、順從、控制話題和最終暴露等。
①“心理外歸因”指求助者將其某種心理沖突與矛盾的原因完全歸結于外界作用的結果,而回避從其自身的角度加以認識,它嚴重阻礙了求助者的自我反省,使其將一切錯誤客觀化,并將所有責任推到外界,而不能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從這層意義上講,這也是自我中心主義的表現。在心理咨詢中,它可以使求助者對自我暴露與分析的要求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例如一個易于生氣的求助者常怪罪別人惹他生氣,而不愿在自己身上尋找原因。
②“健忘”指求助者在談論感到焦慮和精神痛苦的議題時所表現出的遺忘現象。它是求助者對于某種痛苦經歷長期壓抑的結果,故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特別是當咨詢師竭力啟發求助者去喚起某種痛苦記憶時,對方常會通過各種方式來表現遺忘。例如,據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集中營的存活者往往不愿意提起往事,即使談論,也常對一些細節表現出記憶模糊。
③“順從”指求助者對咨詢師所講的每一句話都表示絕對贊同和服從,使后者無法深入了解其內心世界。而且也使咨詢師感到無所適從。例如,有些被迫接受心理咨詢的人會對咨詢師表現出格外的尊重和客氣,從不與之爭論。其結果是咨詢師無法為其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由于順從所具有的隱蔽特點,常使咨詢師不易發覺求助者潛在的阻抗作用。
④“控制話題”指求助者在會談中,一味要求咨詢師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回避自己不愿談論的話題。這樣做也是為了減輕其因談論不愿談論的問題而產生的焦慮。此外,控制話題還可以強化求助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的自尊與地位。
⑤“最終暴露”指求助者故意在咨詢會談的最后時刻才講出某些重要事件,使咨詢師感到措手不及,從而借以表達他對心理咨詢的某種抵抗。與此同時,要注意將阻抗性的最終暴露區別于猶豫性的最終暴露,不能簡單地將最終暴露都視作阻抗的表現。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