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技能-咨詢效果評定的復雜性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5-03-13
心理咨詢師技能-咨詢效果評定的復雜性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雙方的交互作用是不停頓的,他們之間的關系對心理咨詢產生的后果也是連續的。求助者在接受心理咨詢的同時,也可能接受其他人的幫助,這就給評定咨詢效果帶來了另一個難題。咨詢進程中的進步,或許是受益于其他人的幫助,或者是因為生活處境的改善,而這種改善,也可能是心理咨詢轉變了求助者的態度和行為的結果。于是,確定咨詢效果產生的原因就變得很復雜了。
在評定心理咨詢效果時,除了上面講到的困難外,還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因素,如求助者預先經過選擇的問題;診斷和咨詢不夠確切或錯誤的問題;用以說明咨詢效果的被試樣本問題;評定咨詢效果所用的方法以及前述自然緩解問題等。
第一,設對照組。除了咨詢組作為研究對象外,還需要設立未做咨詢的組進行對照研究。而且,對照組在動機、年齡、性別、問題類型及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等方面,都應盡量與咨詢組相似。
第二,隨機安排。然后,應隨機分配求助者到咨詢組及非咨詢組,最好是兩組人都不知道誰正在接受咨詢。但問題是在采用藥物治療時,這樣做并不難,只要讓一組人真的服藥,另一組人則給安慰劑就可以了。可是這種雙盲法用在心理咨詢中時,比如運用行為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時,幾乎無法仿效。在這種情況下,最好跟那些尚未咨詢的求助者說,他們被安排在下一批,還要等幾個月。
第三,客觀評分。一對料想到可能發生變化的行為應事先講清楚。咨詢前、咨詢中及咨詢后,對那些關鍵性的變化(如焦慮、性欲、社會能力等)必須由客觀的觀察者采用可靠的技術進行評價。求助者和咨詢師的報告都不一定可靠。考慮咨詢師的勝任能力,應由最有能力的咨詢專家選用最適合的咨詢方法。這樣一旦咨詢失敗,既不可能埋怨咨詢師缺乏經驗,也不會責備咨詢方法不合適。
第四,進行隨訪。咨詢開始3—6個月后、咨詢結束時、數年之后,都要對療效進行評價,這樣才能說明心理咨詢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
盡管從理想的角度說應符合以上研究條件,但是現實中還沒有一種研究能完全符合上述理想標準,因為求助者不是實驗用的動物。隨機挑選的對照組也不能推遲到兩年以后再進行咨詢,即使推遲幾個月也難。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比較,或在不正常的行為之間進行比較,都是很困難的。同時,通過咨詢而發生的確切變化也難以完全表述清楚。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