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技能-案例記錄的保管及保密例外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5-03-24
心理咨詢師技能-案例記錄的保管及保密例外
由于咨詢記錄涉及求助者個人隱私,一旦泄漏給無關人員,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咨詢師應該充分重視,對所做記錄嚴格管理和保存,以對求助者個人隱私負責。對咨詢案例記錄,應由本人或專人專柜保管,禁止無關人員翻閱。本咨詢機構人員為學習、研究而借閱時需做好登記,妥善保管,閱后及時歸還。
咨詢人員可用咨詢記錄進行科學研究,但在用于咨詢機構內部使用或在外出開會研究及發表論文引用時需慎重對待。一般情況下,應該隱去求助者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單位、家庭住址、通訊方式等。會議研究或發放的案例資料,必須在會議結束后予以收回。案例需要在論文、書籍中引用并發表時,應對個案作必要的加工,以避免求助者對號入座。此外,在可能的范圍和條件下,應事先征得求助者本人的同意再予公開,特別是作為詳細記錄的案例報告更應如此。
保密在心理咨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離開了保密,就失去了求助者對咨詢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從而影響咨詢的正常進行。咨詢師在被邀請作有關講座時,會經常列舉心理咨詢中所遇的個別案例。此時,無論求助者本人是否在場,都要特別注意保護求助者的身份信息,不能觸及求助者的個人隱私。
保密既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咨詢工作的需要。但在有些情況下,也需要有保密例外,這樣可能對求助者更有利。如求助者表現出明顯的自殺企圖或蓄謀傷害他人、危害社會安全時,咨詢師除進行危機處理外,還應及時與有關部門和人士及時取得聯系,進行適當的處理。這樣做似乎不符合為求助者保密的原則,但實際上是對求助者個人負責,同時也是對他人和社會負責的做法。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和最終效果把握對求助者進行保密的含義。美國心理學會APA規定的心理學家道德標準中關于保密例外的描述是:只有經過認真考慮,確認對個人或社會有明顯而又緊迫的危害時,才能向其他專業人員或有關部門進行透露。對求助者的這種保密例外,必須事先對這種例外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其后果做出準確判斷,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到如何對這種例外向求助者做出必要解釋,以及在失去求助者信任后如何繼續提供幫助等。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decheng-edu.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