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師|如何應對臺風“天鴿”帶來的濕氣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7-08-26
臺風天鴿到來,暫時去除了酷熱,給人帶來清涼的同時,也給人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大量的雨水使得人身上的濕氣加重。那么大量的水濕,也就是濕氣會在體內大量地堆積起來,舌頭也會被水濕泡得又大又腫,覆蓋著又厚又白的舌苔,邊緣還有齒痕,這些水濕通常愛堆積在下身腹部、腿部,它們和脂肪混在一起,讓人看上去更胖、更胖、更胖,拉出的大便里也有大量的水濕,也就是拉稀,便溏,大便不成形。
濕氣是百病之源
一節三候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高溫酷熱
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暑熱"入心傷氣",暑,其性炎熱,易傷津耗氣,兼夾濕邪。易傷氣--暑熱所傷的氣為兼夾濕邪,脾的特點就是喜燥惡濕,暑濕過多,就會造成脾氣虛,表現為食欲不振、乏力、虛胖,反復濕疹等。
易入心--暑熱"入心",汗為心之液,出汗多就會耗損心陰、心血。
食療避暑
解暑應該多吃時令的瓜果蔬菜,不宜過食生冷寒涼。粥也許是最妥帖的食物。宋朝張耒有詩云“饘粥消長夏”,饘粥就是稀飯,酷暑三伏天喝粥才是正經事,大道至簡,清淡飲食同樣滋養身心。食療避暑的主要食物有紅小豆、白扁豆、薏仁、蓮子、大棗、杏仁、百合、桂圓、姜、菊花、枸杞等。
《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防暑降溫方
適用于容易中陽暑的老年人、小孩和亞健康狀態人群。此類人群在夏季高溫環境下表現出口干、口苦、心煩、大便粘等,這時可以用點有防暑降溫效果的食療方,如荷葉、蓮子心、百合、綠豆、生姜、粳米、西瓜翠衣等煮粥,每天喝一碗。
清熱化濕方
主要針對濕熱互結的人,表現為口干、口苦、口粘、易怒、反復濕疹、小便黃、大便干或黃等。此類人群夏季不能吃油炸食物,如煎雞蛋等,最好在早晨吃早飯時能用清熱化濕的食材熬粥調理,主要是紅小豆、綠豆、白扁豆、生薏米、粳米、荷葉、生姜、西瓜翠衣等。
除濕方法
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里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艾草祛濕法:藥店有賣的,點燃后在關元穴烤即可。(速度比較慢)
排水祛濕法:少鹽,幫助腎排水
姜片祛濕法:每天早上吃上三片姜(陰虛嚴重者濕)
環境祛濕法:避環境的濕氣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不要直接睡地板??諝庵兴謺陆登业匕鍧駳庵?,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
均衡飲食祛濕法: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此外,適當午睡、戒煙戒酒、飲食清淡適量也是祛濕途中應該注意的。濕氣去除,相當于斷了病根,沒有了根,身體里容易引發的疾病也就沒得發了。
想了解更多健康管理師的內容,歡迎咨詢德誠教育(www.lvdonggx.com) ——專注于健康管理師考試、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培訓、保健按摩師培訓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