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病|當焦慮成癮,我拿什么來拯救我自己?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7-09-14
這一幅畫描繪出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讓人為之向往,何其樂哉!但現實當中,這空靈之境,往往讓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現今的時代,科技月新日異,人的工作節奏加快,生活壓力旋即猛增,這時,焦慮會不驚覺植根在自己的身上。
很多人將“焦慮”掛在嘴邊,但是其實都還沒有認識到焦慮放任發展下去,會成為一種疾病——焦慮癥 。
如何正確區分焦慮情緒和焦慮癥?
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可產生焦慮(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通常并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焦慮并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
只有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范圍時才構成焦慮癥狀,這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人應付、對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么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事實上什么都干不了。
焦慮癥與正常焦慮情緒反應有何不同?
第一,它是無緣無故的、沒有明確對象和內容的焦急、緊張和恐懼;
第二,它是指向未來,似乎某些威脅即將來臨,但是病人自己說不出究竟存在何種威脅或危險;
第三,它持續時間很長,如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幾周、幾月甚至數年遷延難愈。
最后焦慮癥除了呈現持續性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外,同時伴多種軀體癥狀。
這是一個讓人焦慮的時代!
2011年10月,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1》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已占農民工整體的47.0%。他們的青春因收入低、難融入城市、未來走向不明、疏于照顧子女等而引發太多焦慮。
與此同時,焦慮、抑郁等“官心病”也讓部分官員陷入心理困境,官員因之自殺的新聞時見報端。身居社會中間層的普通市民,或憂心就業、買房,或為子女教育發愁……
一條微博可以折射普通民眾的焦慮情緒:“我的股票賠得底掉,房貸還差90萬,老板還經??酃べY,買的家具是達芬奇的,買的醋是勾兌的,買的奶粉是有添加劑的,即使走在路上碰到李雙江他兒子也就算了,就怕碰到‘李剛’他崽,非死即傷?!?br />
有分析認為,中國正進入“全民焦慮”或說“公民焦慮”時期。
如何應對焦慮帶來的危害?
全民焦慮時代,是一種個人的心理病,也是一種社會病,它不僅關乎個人與家庭的幸福,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雖然遠沒有抑郁癥帶來的不可逆轉的危害大,但也不容忽視。
如果說抑郁是對“過去已經發生的悲劇”的不愉快,那么焦慮就是對“未來會有危險發生”的擔心。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頭腦分為三個層次,最深處是“本我”,也就是你沒有意識到的(還在潛意識中的)那些欲望和恐懼;最外面一層是“超我”,就是我們父母和社會教的道德和良心;而“自我”是大部分有意識的,用來處理現實問題的,處在本我和超我之間的執行者。本我:欲望和恐懼,自我:現實執行者,超我:道德感。

焦慮有很多種,歸納起來就是上圖三種。而所有的焦慮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即“沖突”,也許是我們自身內部的沖突,也許是我們和外部世界的沖突。同時,各種焦慮也都有一個共同的功能,就是預知危險,保護自己。只不過這種危險有時是內心世界的,有時是現實世界的,有時是真實的危險,有時是我們記憶中和假想中的。所以焦慮與恐懼這兩種感情是息息相關的。
從心理學講,根治“焦慮癥”,主要是通過心理撫慰與疏導釋解壓力。心理專家認為,心理解壓途徑有:首先,認知調整。正確的自我認知是進一步找到解決焦慮的途徑的首要條件。做到正確自我認知、自我判斷,才能正確地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找到解決焦慮的辦法。
其次,情緒調節、疏導。出現焦慮之后,找到一個合適的宣泄途徑,釋放不良情緒,通過自我調節擺脫焦慮的情緒。
最后,送大家一句著名德語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話,作為今天的結尾:
“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同時又不抱持任何希望?!还茏鍪裁词?,都要當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時又知道這件事根本無關緊要?!?br />
——這或許是我們能對抗焦慮的最本質的方法。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的內容,歡迎咨詢德誠教育(www.lvdonggx.com) ——專注于心理咨詢師培訓、健康管理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保健按摩師培訓等職業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