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師|哪些鍛煉讓你的大腦活躍起來
近日,來自西悉尼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有氧運動或能有效改善大腦的記憶功能,并且維持大腦健康,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NeuroImage上。
文章中,研究人員檢測了有氧運動對大腦海馬體區域的影響,海馬體主要負責大腦記憶和其它的大腦功能。隨著機體年齡增長,大腦的健康程度會逐漸下降,個體40歲后,每隔十年其大腦就會大約平均萎縮5%;對大鼠和小鼠進行研究后,研究者發現,體育鍛煉能夠增加動物大腦海馬體的尺寸,但截至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并未在人類機體大腦中發現相一致的結果。盡管鍛煉對參與者大腦中海馬體的容量并沒有影響,但卻能夠明顯增加海馬體左側區域的尺寸。
那么,哪些運動是有氧鍛煉呢?
庫珀可謂美國知名的預防醫學大腕,他長期擔任美國總統的私人醫生,曾是“有氧健身運動”的首創者。他認為每個人生命的長短和質量完全取決于個人對疾病的預防,而不是醫生和其他什么人所能左右得了的;與預防相比,任何挽救生命的醫療措施都顯得為時已晚。庫珀憑自己的實踐經驗,向人們亮明了自己對健身運動的觀點。
1.適度鍛煉。
大運動量的健身運動有可能會慢慢損傷你的身體,比如,每周跑步超過15英里就有些過量了。建議每周鍛煉4至5次,每次30分鐘。庫珀認為,只要適量運動,就可以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病和癌癥的可能性。
2.疾走健身。
庫珀認為疾走(每英里12分鐘)是一項不錯的健身方式,它的效果不比慢跑(每英里9分鐘)差,而且還免除了跑步對膝關節的損傷。
3.見縫插針。
不一定非要在體育館里鍛煉30分鐘,零散時間完全可以利用起來。每天遛狗10分鐘,洗車10分鐘,作家務10分鐘,一樣有效果。
4.交替鍛煉。
比如今天騎自行車,明天慢跑;或者跑步時速度時快時慢,增強對心臟的鍛煉。
5.不以體重論健康。
鍛煉通常能降低體重,但體重并不能說明什么。勤于健身的胖子比坐著不動的瘦子要健康得多。不要為體重超過標準而憂心忡忡。
6.多管齊下。
健身是一個系統工程,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非常必要,但并不是萬能。平時還要注意飲食、戒煙去毒(品)、控制飲酒,精神不要過于緊張。
7.從娃娃抓起。
父母要以身作則,幫助孩子養成健身的好習慣。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是否有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如果沒有,就要通過校外鍛煉進行彌補。比如,如果學校離家不遠,可以鼓勵孩子步行或騎車上下學。孩子放學后要讓他們遠離電視或電腦(至少1個小時),督促他們做一些戶外運動。把孩子的快餐食品限制在最低限度。
按運動項目分類,有氧運動分為以下幾類
體能類:走、慢跑(包括室外和室內跑步機上),跳繩,登山,野游,自行車,游泳,劃船等;
表演類:舞蹈(包括交誼舞、國標舞、迪斯科等)、舍賓、健美操、秧歌以及扇舞等集體舞;
武術類:太極拳、太極劍、八卦拳等;
力量耐力類:俯臥撐、仰臥起坐、俯臥后仰,輕器械(如啞鈴)練習,健身房里聯合器械上各種重量輕、重復次數多的力量練習等;
球類: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氣排球、高爾夫球、臺球、門球和保齡球等;
其它:踢毽子、抖空竹、放風箏、釣魚、氣功及瑜家珈等。
有氧運動排行榜
NO1.游泳
運動優點:游泳是克服水的阻力而不是克服重力,肌肉和關節不易受損,能有效保護膝關節;冷水緩解下運動,熱量消耗大,配合節食,屬于減肥效果顯著的運動。
適宜人群:膝關節受損;體重嚴重超標;減肥;增強體質的族群。
運動周期: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鐘。
熱量消耗:約650千卡/小時。
NO2.慢跑
運動優點:提高睡眠質量,通過跑步,大腦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0%,這樣夜晚的睡眠質量也會跟著提高;“通風”作用,在跑步的過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從5.8升上升到6.2升,同時,血液中氧氣的攜帶量也會大大增加;保護心臟,心跳,血壓和血管壁的彈性也會隨著升高;解壓,慢跑可以抑制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兩種造成緊張的激素分泌,釋放讓人輕松的物質。
適宜人群:想瘦身,需要緩解壓力,緩解亞健康,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族群。
運動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個分鐘。
熱量消耗:約650千卡/小時。
NO3、自行車
運動優點:延緩大腦老化,提高神經系統的敏感度;提高心肺功能,鍛煉下肢肌力和增強全身耐力。騎自行車對內臟器官的耐力鍛煉效果與游泳及跑步相同。自行車還可以瘦身,是周期性的有氧運動,熱量消耗較多。對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有很好的鍛煉和康復效果。
適宜人群:體重嚴重超標,頸椎病和腰間盤突出的族群。
運動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鐘。熱量消耗:約420千卡/小時
想了解更多健康管理師的內容,歡迎咨詢德誠教育(www.lvdonggx.com) ——專注于健康管理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培訓、保健按摩師培訓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