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師|科學吃端午粽子,身體有保障
炎夏漸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粽飄香的端午節了。
提到香甜軟糯的傳統節日食品——粽子,相信很多人都是又愛又恨,既流連美味,又擔心發胖,今天營養師就幫您解開“吃與不吃”的糾結。
粽子——高糖高油能量包,想說愛你不容易
1.高GI的碳水化合物
傳統的粽子都是用糯米制成的,主要成分基本上就是碳水化合物,吃得多了自然容易因熱量超標而發胖。而且糯米的升糖指數也較高,還會引發餐后血糖的驟升,造成胰島素的大量分泌,脂肪也更容易因此囤積在體內。
2.額外的添加糖
如果你是甜黨,那么豆沙粽、蜜棗粽的甜蜜口感肯定是你的愛。不過在制作這些餡料的過程中,商家往往都會加入不少糖分來調味,而且一些人還習慣在吃白米粽與甜粽的時候,配上白砂糖或是蜂蜜。這都會增加粽子的熱量,讓人更容易因吃粽子而發胖。
3.過多的油脂
作為咸黨,端午節自然更想吃咸香的鮮肉粽、蛋黃粽。不過這些粽子里往往會包裹商家為了提升口感而加入的肥肉,大大增加了粽子所含的熱量。而且肥肉中的飽和脂肪酸還可能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還隱藏著健康隱患哦。
常見粽子熱量一覽
(粽子和米飯均以150克的分量計算,由于各品牌配方不同,熱量存在一定差距。)
|
1顆白米粽(270大卡)≈1.5碗米飯 |
|
1顆八寶粽(277.5大卡)≈1.5碗米飯 |
|
1顆香菇粽(309大卡)≈1.7碗米飯 |
|
1顆蜜棗粽(345大卡)≈1.9碗米飯 |
|
1顆豆沙粽(357大卡)≈2碗米飯 |
|
1顆鮮肉粽(391.5大卡)≈2.25碗米飯 |
|
1顆蛋黃肉粽(408大卡)≈2.3碗米飯 |
* 參考自:《中國食物成分表(第2版)》、薄荷網
也就是說,若正常體重的成人每天多吃1顆蛋黃肉粽,約慢跑40分鐘(或游泳50分鐘、打籃球1小時、騎自行車1.5小時)才能消耗多余的熱量。
重點關注——哪些人不適合吃粽子?
1.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通常人們吃的時候還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
2.老年人和兒童
粽子中含有許多糯米,黏性大,老人和兒童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3.消化功能不良者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蒸熟后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會在胃里停留很長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放化療期間胃腸道功能受損的腫瘤患者,應該注意少吃或者不吃粽子,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引起身體腹脹、腹痛。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脂肪、蛋白含量過高的粽子。
4.心血管病患者
肉粽和豬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制作或選購要點
1.主料粗細搭配
傳統的粽子多是以竹葉、蘆葦葉或荷葉為殼,以糯米為主料,再輔以其他配料包裹而成。
糯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谷類食品,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鎂、維生素B1、B2等。糯米本身是一種養胃健脾的食物,糯米粥、糯米飯都能起到溫補脾胃、補中益氣之效。但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的癥狀,若主料能以部分的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
2.輔料不宜過油
傳統的粽子一般選擇紅豆、紅棗、豆沙等具有保健養生作用的食材作為輔料,在此基礎上有些人還會添加火腿、鴨蛋黃、鮮肉等食材。火腿、鴨蛋黃、鮮肉等輔料添加過多包成的粽子,可能過于油膩、過咸過甜,脾胃不適的患者食用后癥狀會更加明顯。
就拿火腿來說,火腿屬于加工肉類,有研究表明,僅攝入25克加工肉或50克紅肉就會使直腸癌的風險增加20%25克加工肉相當于一片火腿或一片培根大小,50克紅肉也僅僅是一片厚牛肉的分量。所以,在自家包粽子時,盡量選用健康的食材,少鹽、少油。如果在市場上購買,也應該根據營養成分表購買。
3. 注意食品保質期
粽子由于原材料和包裝工藝不同,其保質期的差異也較大。家庭自制的散裝粽子常溫下最多保持2天,真空包裝的粽子最長可放置9個月。但是,粽子的營養成分必然與放置時間成反比,建議盡量進食新鮮的粽子,吃不完的粽子也要放到冰箱保存,以免變質。從冰箱取出粽子后,務必重新煮透再吃,以防造成腹瀉。
合理搭配,安全健康
1.注意葷素食搭配
肉粽早已成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且應該與魚類、豆制品和有根、莖、葉、花、果的果蔬,這才算是一桌有營養又健康美味的美食。一般來說,兼“吃”并蓄,葷素食比例1:4。粽子中往往維生素、膳食纖維的含量都不算太高,所以吃粽子之前,不如先吃點蔬菜。這樣既能通過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來減輕血糖波動,進而避免胰島素大量分泌,預防肥胖,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利于幫助粽子的消化。
2.補充優質蛋白質
端午前后陽氣生發,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開始日趨活躍,增加了對營養物質的攝取。適當攝入肉類、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質,不僅能增強體力,旺盛精力,還因優質蛋白質中富含可使大腦清醒和警覺的酪氨基酸,還可驅除“春困”。
提倡適量食用豆制品,但應避免聚會時一次性大量攝入高蛋白食物,否則會造成營養過剩,增加腎臟負擔,痛風病人更要注意高蛋白物質的攝入。
3.注意主副食搭配
節日聚餐時,很多人都只吃肉菜不吃主食,這樣既不符合養生之道,又不符合營養需要。主食是我們每天能量的主要來源,主食吃多而消耗少會導致肥胖,但不吃主食又不能獲取正常活動足夠的能量,容易導致身體虛弱無力,只減肥了但沒有健康的體質。所以,每餐保證有適量主食才能保證充足體力而又不肥胖。一般原則:主食吃少,副食吃飽。
4.最好午餐吃
糯米的粘性較大,制成粽子之后比較難消化,還會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因此,何時吃粽子就頗為講究了。清晨,胃處于空腹的狀態,此時如果吃粽子,勢必會給脆弱的胃帶來負擔。而晚間吃粽子,也容易因為消化緩慢而讓胃部得不到休息,還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因此建議粽子放在午餐食用更合適。
5.最好趁熱吃
粽子在蒸熟了放冷后會變硬、變黏,不易咀嚼和消化。這是因為糯米中的支鏈淀粉,在冷卻之后結構會有所改變,韌性也會增大。這樣的涼粽子會影響人體內消化酶的作用,消化起來會更難,因此粽子最好趁熱吃。
6.一次別吃太多
粽子雖然好吃,但切莫貪多哦~一方面,不管是糯米還是餡料的熱量都很高,進食量要控制,特別是減重期間人群。而且如果一日三餐都把粽子當作正餐,腸胃的消化負擔肯定也會加重,可能引發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建議大家一天最多吃一個粽子,不要貪多。
7.吃完粽子喝杯茶
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抑制身體對食物內糖類的吸收,并阻止糖類轉化為脂肪,這不正好是粽子這種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克星么!所以吃完粽子之后,適量喝些清淡的茶飲是最好不過的選擇。超甜的粽子,如棗泥、豆沙等,配薄荷茶、綠茶。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清熱去膩。特別油的粽子,如鮮肉、火腿、香腸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幫助消化。
德誠學院校區地址
校區:
廣州市黃埔區聯和街龍朱路1號南方易磬創新園
學院總部電話: 020-84264281
學院東莞分部:0769-23060136
廣東省德誠職業培訓學院
讓就業更輕松
上新 |暖心!德誠學院助力企業開展線上適崗培訓,每人每年最高補貼1000元
上新 |當戰疫中死亡率下降,康復率大增,我們才開始明白健康管理師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