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讓生活有質的飛躍
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顯現著心理學的身影,你懂了,生活就順了。
在人人都需要懂點心理學的現代社會,知道些心理學知識,生活中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比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男女兩性容易吵架,其實吵架的兩個人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彼此不理解,尤其在心理層面的不理解。所以有的時候吵架其實是沒有意義的,關注點有著天壤之別。
今天,我們來談談對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產生影響的一門學科:心理學!
人人都需要學點心理學?
你可能從小都有幾個疑問:
● 為什么男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小汽車?
● 為什么女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布娃娃?
● 為什么兩性的思維天生不一樣?
學了心理學,你不僅能理解兩性問題,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比如,現在的孩子玩手機上癮。不讓玩就哭,也不能打不能罵,該怎么引導呢?要不要抱一抱安撫一下?什么條件下能抱,什么條件下不能抱?
學過心理學,孩子再哭,你就不會焦慮。不過,一定要注意,心理學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每一條原則成立都有條件。
如果是生理性的哭,情緒性的哭,當然需要抱一抱,給予安慰。但在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把哭當成工具,用哭來索取,這樣的哭,堅決不能抱。讓他哭一會,他一看沒效果,便越哭越少。
還有現實生活中,比如人和人之間,族群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就是文化的沖突。
心理學大師馬庫斯告訴我們,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元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同一環境下工作和生活,也應該擁有一個相互包容的心,我們都有共同的人性。
所以,在今天,為一些文化差異的現象而糾結紛爭,其實并沒有必要:豆腐腦甜還是咸,粽子要怎么包,月餅什么餡料……一切隨緣就好。
心理學難學嗎?
其實心理學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30年前,學心理學不難,因為沒什么資料,帶心理學三個字的書,也沒幾本。現在學心理學可就難了,書多到你讀不過來,選擇太多了,心理學學習形式也多。
這就是選擇的悖論,當你選擇過多的時候,反倒沒有選擇了。所以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這就是逃避自由。什么意思?我聽你安排,你說學什么就學什么。
話說回來,學心理學主要有兩點難:
第一,體系龐雜。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人到處都是,什么人都有。換句話說,什么樣的心理學也都有。所以心理學包羅萬象,知識體系繁雜,一些理論也艱深晦澀。
第二,文化差異。心理學產生于西方個體主義文化,專業上叫做獨立型自我。意思就是,我和別人是分割的,每個人為自己負責,重視自我,重視個體。所以在西方心理學往往研究人的腦機制生理機制、感覺世界、知覺世界,等等。但是中國是集體主義文化,更強調人際的互動。所以中國人的自我叫互相依賴自我,我中有你的自我。
舉個例子,當你對一個人不滿意時,會批評他嗎?西方人該說就說,因為是獨立性自我,每個人為自己負責。
在中國,輕易別說,你知道他是誰的人嗎?一不小心得罪了領導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吃不了兜著走。為什么?因為在中國人的自我概念中,不僅包括自己,還包括親人、朋友。在領導心目中,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就是他的一部分。
所以文化不一樣,東西方對心理學的認識想法就不一樣,對心理學的需求也不一樣。香港有個心理學家Michael Bond曾經說過,“心理學不幸是由西方人創建的,結果西方的心理學研究了太多的變態心理和個性行為,如果心理學是由中國人創建的,那么它一定是一門強調社會心理學的基礎學科。”
什么是社會心理?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動。
所以心理學的學習并不輕松,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學習思路:從心理學故事入手,站在心理學大師的肩膀上,來談談我們喜愛的心理學,同時,用大師的視角回望一下我們所面臨的人生問題。
心理學大師們的故事:
弗洛伊德與榮格本是親密的師徒,因為在一些觀念上談不攏,最終分道揚鑣。
和弗洛伊德鬧掰了之后,榮格眾叛親離,心態都崩了,一度備受幻覺折磨而瀕于崩潰。幻覺是現代醫學界判斷精神分裂的一條重要標準,也就是說,榮格那時候其實是進入了精神病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他不打針不吃藥,開始玩搭建游戲,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想象不斷地涌現。一段時間之后,他發現,當他把情感轉化成意象的時候,他的內心就會感到平靜和安寧。于是他便更加主動地想象,榮格代表性的心理治療手段“積極想象”便由此誕生。
麥克里蘭,心理學界的老江湖,當年美國哈佛大學社會關系學系應用心理學系的系主任,開公司又賺錢,而且是個好老師。好到什么程度,坐電梯遇到一個學生,沒學費,要退學,他馬上打開支票本說,你需要多少錢?電梯門打開之前支票已經撕下來給了學生。
麥克里蘭不僅人好,研究做得也好。成就動機和勝任力就是他研究出來的。今天勝任力可是人力資源的最愛,所以你面試的時候,HR問你的問題,很可能就跟他有關。
契克森米哈賴研究的是心流,也就是人的幸福狀態。
他提出很重要的一個觀點,叫做主動式休閑與被動式休閑。什么是被動休閑?看電視,電視播什么你看什么,這叫被動式休閑。那什么是主動休閑,包括學門手藝,看本書,這都是主動式休閑。主動式休閑更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心理學應該怎么學
美國心理學家查普林與克拉威克曾說:“科學的歷史是男女科學家及其思想、貢獻的故事和留給后世的記錄。”
這句話明確地指出了推動科學發展的兩大動力源頭:大師與經典,也道出了傳世的方式:故事。一門學科,歸根結底,是由一些人物、一些研究、一些理論撐起來的。這里面某些大師,甚至撐起了一門學科的半壁江山。
沒有牛頓,經典物理學無從談起;沒有門捷列夫,化學元素找不到家;沒有達爾文,進化論就不能成為一門學問。
心理學學科內部,也有一些靈魂人物,他們的觀念、他們的思想、甚至他們的生活經歷,就左右著心理學學科走向。
當然只有大師還不行,還需要故事,故事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形式,更符合人類的認知特性。比如你學完心理學史,可能最后沒記住別的,就記住馬斯洛跟小師妹談戀愛了。所以說抽象概念很難留下印記,最終留下的全是故事。
所以對于普通人最實際的心理學學習路線,就是認識一些經典的大師,聽聽他們的故事,引發認知的興趣,再看看他們這些獨特的人生經歷下的所思所想所為,然后看他們怎么面對現實的,最后再回望一下我們今天的生活,來看看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理論對今天的啟示意義。
這無疑是在非專業人士學心理學的一個比較方便的、性價比比較高的方式。
無論你是學生、家長、老師、心理咨詢師,還是一個從事其它職業的人,無論你富或貧,也無論你學問高低,了解心理學的知識,都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也可以增強同理心。更重要的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壓力山大,學些心理學知識也有助于我們識別壓力來源,從而更好地緩解和釋放壓力,獲得身心平衡。
硬科學充實我們的大腦,柔性科學則按摩我們的大腦。節奏快得根本沒有辦法慢下來的“996”時代里,留給自己的那一點關懷,也許就來自你捧起一本跟心理學有關的書窩在沙發里舒服地看著的那一刻。
德誠學院校區地址
校區:
廣州市黃埔區聯和街龍朱路1號南方易磬創新園
學院總部電話: 020-84264281
學院東莞分部:0769-23060136
廣東省德誠職業培訓學院
讓就業更輕松
上新 |入戶可加50分,健康管理師納入廣州市積分急需工種或職業資格目錄!
上新 |老有所教,老有所學 | 德誠學院成為廣州老年開放大學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