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心理咨詢師
在學校,心理咨詢師一般都被稱作心理輔導老師。由于學校心理咨詢的特殊性,心理輔導老師往往還扮演著除咨詢師以外的其他角色,包含了咨詢師和教師雙重身份,因此在咨詢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角色沖突。
在做咨詢時,心理輔導老師必須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不僅要克服自身的角色的內部沖突,更需要在教師與咨詢師角色之間轉換,避免這兩種角色之間的沖突。因為角色之間的沖突,會對心理咨詢產生重要的影響。為解決角色沖突,心理輔導老師應將自己的咨詢師角色與教師角色的職責、權限和功能進行分離。
一、教師與心理咨詢師角色轉換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障礙。
老師與學生之間,更多的是教育與被教育、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心理咨詢師與當事人的關系則是平等的、信任的、合作的關系。在心理咨詢中幫助當事人自己去探索、行動,但決定權最終還是在當事人手中,這樣才能有效開發其潛能,取得心理咨詢的最大成就。因此,當事人是作用者,咨詢師只是支持者和催化劑,兩者間是合作關系,而不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
咨詢師必須以當事人的需要為中心,尊重當事人的價值選擇、興趣、個性等,而沒有任何的強加。咨詢師之所以這樣做,是由于咨詢目標首先是為了改善當事人的心理健康,一切都必須服從這一目標,才能達到最大的成效,直接指導不僅無效,反而引起抵觸情緒。顯然,它不同于一般的傳達和接受信息的過程。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交談,雖然有時接觸到心理問題,但一般不能看作是心理咨詢。
二、教師向心理咨詢師角色轉換過程中,存在的障礙有以下幾方面:
(一)有限的工作時間。
教學和咨詢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成效,處于疲勞狀態下的人很難進行高效地工作。而心理咨詢師在咨詢時,要必須處于體力及心理俱佳的狀態,尤其是對平和放松的心理狀態要求更高一些。
心理咨詢需要一系列專門的訓練,需要具備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心理咨詢不存在中性的情況,或有益或有害。沒有經過刻苦的學習與訓練的人是難以勝任咨詢工作的。
咨詢師的一言一行都能體現出尊重、理解、真誠和接納等心態,他必須看到每一個人都是值得給予真誠幫助的,學生的缺點都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寬恕)。但這些觀念容易與教師的價值尺度發生沖突。教師的尺度中總是將成績好、在集體中起良好作用、幫助教師維護秩序的學生放在特殊的地位上,而對另一端的學生產生情感上的抵觸。教師更多地是主觀認為,而非理解。這種思維方式,是與教師的角色身份有關的。
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傳授知識,判定學生必須根據學生的行為是否有利于學習等標準,判定學生的“好”和“差”。必須糾正學生學習和品行上的錯誤,有時還要對破壞學習秩序的學生進行懲戒。此種權威姿態是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需的,卻與有成效的咨詢師角色相悖。因此,教師要當一個成功的咨詢師,必須擺脫自己權威的角色身份,但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作為教師,他具有一種支配、控制、指揮、規定、操縱、評估和懲罰的傾向。咨詢師則必須拋棄這些傾向,而代之以寬容、非支配、非評判、非壓制的態度。但教師如果放棄此種權威角色,他在課堂上的安全感就會從心理上受到威脅。
(五)幫助學生適應環境觀念上的差異。
如果學生做家庭作業時,家里的環境不好,家長會幫助他調整。如果學生與某個同學發生沖突,老師會安排他暫時避開。如果學生考試作弊,老師會采取措施使他的舞弊行為無法得逞。教師的這些安排往往是必要的。
但是,改變環境不是咨詢的主要手段,更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因為改變環境往往是非常有限和暫時的,咨詢師要調整的是當事人的心態,使之學會洞察自己和環境,學會調控自己的思維和行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但教師要做到這一點較困難,其經歷使他們看到學生遇到麻煩時,總是忍不住要指點學生,為學生做點什么,否則就會感到一種負疚,仿佛就是失職。
教師總是以社會的標準尺度來衡量學生的發展,發展學生個性的努力往往被社會規范所束縛。教師所允許的個性差異,是不能超越社會規范的。但此種束縛個性的傾向,恰恰和咨詢的目標不一致。
在咨詢中,對個性的要求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加以強調的。當事人的自主發展,是達到咨詢目標的強大動力。咨詢師首先關注的,不是當事人作為某個群體的成員,而是作為一個人。咨詢師首先要問當事人的,不是他的行為是否符合某個群體的規范,而是他的行為是否能促進他的健康發展。
有時候,健康發展的路線與群體規范并行不悖,有時卻不是這樣。處于后一種情況時,咨詢師就應該允許和幫助當事人發展自己的個性。例如,某個學生雖然成績很好,但他一心向往去學習自己酷愛的一門技藝,咨詢師在幫助他進行了充分的自我探索之后,應鼓勵他作出自己的決定。但教師一般總是傾向于讓學生按社會規范的要求成為一個好學生,為學校、為自己、為家長、也為教師增光。
(七)學生對教師的思維定位和傳統印象
即使教師做到不偏不倚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價值,認真傾聽,善解人意,不作評判,不為學生作決定,但是學生對教師的傳統印象,是從他長期的學習生涯中得出的。因此,學生在被教師找去談話時一般都帶著猜疑、提防、對立、甚至敵對的心理狀態。盡管這種態度并非無法改變,但教師往往要經過多次交談才能克服它。而咨詢師與當事人之間所具有的平等、信任的咨訪關系,往往就不會出現這些不良狀況。
一般情況下,長期教師生涯形成的角色行為,很難在一個主要角色仍然為教師的人身上,適時轉換成咨詢師的角色行為。對教師來說,畢竟教導、指導、操縱、安排是更為順手的事,權威角色在師生關系中容易讓雙方習慣,或者說更容易讓教師習慣。 當然,這并不是說教師與心理咨詢師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本文只是強調兩者之間角色轉換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心理沖突不可輕視。
德誠學院校區地址
校區:
廣州市黃埔區聯和街龍朱路1號南方易磬創新園
學院總部電話: 020-84264281
學院東莞分部:0769-23060136
廣東省德誠職業培訓學院
讓就業更輕松
上新 |入戶可加50分,健康管理師納入廣州市積分急需工種或職業資格目錄!
上新 |老有所教,老有所學 | 德誠學院成為廣州老年開放大學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