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 電視道歉,師德碼,教師何時才能不受傷?
在近幾年,“老師”一次成為頻繁登上各種受人關注的爭議性話題的關鍵詞,幾年前的“教師AA聚餐”、“教師在占道經營攤點買菜”等,近期的溫州“師德碼”事件和貴州省“女教師人行道騎車”事件讓不少教師感到五味雜陳,同為普通人的教師,為什么受傷的總是他們?
“你是一個老師,要以身作則,怎么能......”,老師,一個神圣的職業(yè),授人知識,誨人道德。在尊禮重道的中國,自古以來,這就是個非凡的職業(yè),每年的教師節(jié),那一天全國各大標志性的景點都會為教師亮燈,并且打出激動人心的標語:老師,您好!老師,您辛苦了!辛苦只有自己才知,但選擇了教書育人的道路,這是必然的。但實際是,除了在禮崩樂壞的年代,受人尊敬的老師可能會被歸入“臭老九”的行伍,但在多數時候老師,也并沒什么不同,他們也不過是普通人。

那是什么讓老師不再是個“普通人”?
隨著新中國成立后大力發(fā)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質,一個好的老師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巨大的,她/他的職業(yè)生涯將關乎多代人的成長,關乎社會的精神內核,關乎一個民族的未來。在一次次的關注中,人們對于人民教師的期望值也愈來愈高,社會上一旦出現(xiàn)個別有傷教師形象的事例,就會引發(fā)全民大討論。

貴州女教師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人行道上騎車,最后被迫通過電視臺和所在學校副校長一起道歉,但細究這件事,不難發(fā)現(xiàn),這件事未免太過了,違反相關規(guī)定可以通過已有的、嚴肅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處理懲戒,盡管是在當地創(chuàng)文活動的背景下,也不應該通過示眾的方式來進行懲罰,有法律界人士認為:要求交通違法的女教師“上電視道歉”,小錯大懲,大而無當,不僅減損了公民的隱私權,而且傷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
當地文明辦一名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一旦被發(fā)現(xiàn)存在不文明行為,所有行為人需通過媒體向廣大市民公開道歉。創(chuàng)文期間嚴抓治理、曝光懲戒各種不文明現(xiàn)象無可厚非,但是抓一個作為特殊載體的老師,做一個殺雞儆猴的行為,畢竟在公眾眼中,為人師表者不師表,傳承文明的人的不文明。如此才有更有轟動的效應,專項整治的效果才會更突出。
而另一個受人關注的“師德碼”事件,看起來是通過老師的正面表彰記錄和負面記錄等師德考核情況分為綠色、黃色、紅色三個碼:綠碼代表師德良好,無違規(guī)違紀等不良記錄的認定;黃碼代表曾因違反師德師風有關規(guī)定被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而紅碼則代表曾因違反師德師風有關規(guī)定被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
實際上,師德本就帶有主觀色彩,很難被量化,有時甚至連邊界都是模糊的。比如,一名教師大聲呵斥學生,對一些人來說,這是“嚴師出高徒”,是教師在殫精竭慮地教導學生;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可能認為老師對學生態(tài)度惡劣,缺乏師德……誰來區(qū)分每一種情境下的師德成色?誰來確保“師德碼”不成為讓教師群體動輒得咎的存在?
試圖用一個二維碼來承載一名人民教師“師德”的好壞,用這種量化的方式來讓評價道德、文明,某種角度來說是對人格的物化,用這種一種增加教師負擔,又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加碼”操作,還不如讓利用好現(xiàn)有的規(guī)章考核,讓老師回歸教學才是最實在的。

請還老師做一個普通人的權力,不再神化教師,把老師們當成普通人來看待,只有回歸到普通人的身份,我們才能放心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他們。

當我們不再說出“你是一個老師,怎么能......”這樣的話時,受傷的才不會總是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