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教材之缺乏共情的表現或后果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4-11-07
心理咨詢師教材之缺乏共情的表現或后果
咨詢中,某些咨詢師,尤其是心理咨詢的初學者,可能對求助者缺乏共情,缺乏共情的咨詢可能會導致咨詢受阻或失敗。缺乏共情的表現或后果主要表現為:
第一,求助者可能感到失望,由于感到自己不被咨詢師所理解而較少甚至停止自我表達,也因此減少或喪失了繼續咨詢的信心。

第二,求助者可能覺得受到傷害,因為缺乏共情,咨詢師可能對求助者不理解,或理解的不深入、不準確,或輕視求助者所面臨的 問題,進而表現出冷淡、反感、不耐煩,甚至對求助者批評指責,從而使求助者受到傷害。
第三,影響求助者進行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求助者心理成長的重要過程,但由于咨詢師缺乏共情,忽視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對其自我探索進行鼓勵,則可能影響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和對自身的深刻了解。
第四,影響咨詢師對求助者的反應:由于缺乏共情,咨詢師可能不能真正體驗求助者的內心,因而做出的反應可能偏離了求助者的問題或缺乏針對性。

若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