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教材:提出心理評估報告
心理咨詢師教材:提出心理評估報告
心理評估報告目的在于綜合初診材料,對求助者的問題性質、程度及可能的原因做出評估。其工作程序如下:
(一)臨床資料的核實:一般使用調查法(訪問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等)。

(二)評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狀態
當心理咨詢師咨詢師向求助者詢問“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們的幫助”時,求助者常會對其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狀態做出回答,但回答的內容可能只是心理、生理或社會功能的某一方面。例如:求助者可能回答說“我很心煩。”心煩是一種心理狀態,但說得比較籠統,咨詢師必須就“心煩”這一話題展開詢問,比如:它從什么時開始,是經常的還是斷續的;除了心煩以外還有哪些心理感受;此外,還要了解有關的生理及社會功能狀態。
無論采取有結構式的會談或無結構式的會談,為了不遺漏信息,其所詢問的內容都應滿足關于“求助者目前精神、身體和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狀態”的要求。所謂評估實際上是要求咨詢師確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的哪方面出了問題,其表現程度如何,引發問題的關鍵點和原因是什么。

(三)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的分析
僅僅對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狀態做出評估,只是一種現象學的診斷(或如醫學上所說的“癥狀診斷”),為了解決問題,心理咨詢師還必須探明引發心理問題的原因,即要做原因診斷。引發心理問題的原因也可能不止一個,要分別對其在求助者心理問題的發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做出評估。
在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時,不同學派有不同的觀點。例如:精神分析學派強調潛意識中的沖突,童年時期的情結;行為主義學派強調條件反射的形成;認知理論則強調不恰當的認知評價方式,等等。我們主張,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因人而異,靈活運用。
綜合以上三項的內容,確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性質及產生的原因,寫出分析評估報告。

若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