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教材:職業傾向對理解資料有什么影響?
來源:德誠教育 發布時間:2014-11-07
心理咨詢師教材:職業傾向對理解資料有什么影響?
非專業的觀察者,他們只是依據日常生活的概念。從自然的角度、醫療的或病理學的角度看問題,他們傾向于求助者有病;從行為主義心理學或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問題,容易強調求助者是學習、行為或認知方面的障礙;生物學取向的心理學工作者,傾向于從人的發展生長角度上看問題,認為問題的關鍵是自我發展上受到阻礙;持生態學家或持生態學觀點的人,他們覺得求助者的問題是與環境失去了平衡,等等。

很顯然,上述不同出發點的看法不但包含著不同的目標,而且也有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療效標準。當把同一批臨床資料拿給他們看時,他們必然會對這批資料給出不盡相同的評價。
每一種觀點只是一個進入臨床世界的入口。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從哪個入口進入,而是進入后的思路如何。一個心理咨詢師若不能全面理解各種觀點,不能純熟地駕馭它們時,在進入臨床世界之后,往往會按一條路走下去,直至極端。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做法應是把各種資料交互比較,各種想法彼此聯系,以求全面地、整體性地做出結論。

若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知識,可關注德誠教育網站(www.lvdonggx.com)(專注于公共營養師考試、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資格等職業教育培訓)。






